在家自學?從輟學到考進國外大學名校

在家自學
Becca Chen
Becca Chen

自學生活實踐家|創業家
高中那年是關鍵的轉捩點,我,選擇休學,成為一名自學的學生,踏上一條跟多數人不同的路,如今我成為一位創業家,也多了妻子的身份,我仍持續的在生活中實踐「自學」的精神。

在家自學的概念在台灣還不算非常普及,但在西方國家卻是家長的教育新選擇。

最近10年來,在美國選擇在家自學人口大幅成長,根據美國教育部估計,自學的學齡前兒童約有200萬人。加拿大、英國和日本…等國,對於在家教育也都呈現開放的態度。

在英國,教育部完全地給予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決定權,甚至不需要通過註冊。

在家自學的學習方式,讓我從一個中輟生到考進國外大學名校,並且真正的愛上學習。如果你也在體制內的教育中喘不過氣或是覺得自己總是格格不入,也許我的故事會給你一些新的出路!

這篇要跟你分享:

  ■ 我為什麼選擇「在家自學」?

  ■ 在「體制內」內教育中,我對「學習」的態度?

  ■ 美國高中同等學力|GED?

  ■ 分享轉換為「在家自學」後的心路歷程

文章目錄

「體制內」教育,似乎不適合我

由於父母受西方教育影響,較為推崇「啟發性教育」、「適性發展」,更注重「培養我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從小在「體制外」和「課本外」的教育上給我不少的啟發與影響。但他們卻非常反對去做額外的課後學科補習或是任何超前的學習,他們從不以成績定義我的表現,就算考的成績不理想,他們更在意我是不是真的有把錯的地方搞懂。

這讓我在「補習班」和「超前學習」風氣盛行的亞洲非常地適應不良。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上國小的第一年,「英文」這門科目成為我的頭號天敵。因為班上多數的同學已經在上小學前,上過了字母A-Z的知識,所以當時的老師就選擇不在基礎上多著墨。

這也使我從一開始學習「英文」這門科目就遇到極大的挫折感。跟不上課堂進度,使我開始對英文產生一種自卑感,看到「英文」就跳過、看到「外國人」就跑走…甚至因為害怕被嘲笑發音或是犯錯乾脆直接完全的拒絕英文。不管我怎麼努力地背文法、背單字我的英文仍舊是一點起色也沒有。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我的父母在成長過程中都受過一段時間的西方教育,母親的英文口語能力甚至被評為「Native Speaker」的程度。小時候也常常會和我在日常生活中用英文進行簡單的互動和對話。那時候的我並沒有對英文產生排斥感,怎麼會一上小學一切就變調了呢?

在體制內的學習中,大多的時候學生總是為了考試而去硬背,所以考試結束以後,好像所有知識就馬上從我腦中的記憶卡被格式化…於是最終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我的英文就是很爛不要跟我提英文」、「我討厭英文」、「我放棄英文好了」

台灣體制內的學習環境,給我的感覺是,重視考試成績更甚於學生是否真正的懂得如何融會貫通。取的好的成績與排名、上有名學校,好像變成我認真讀書唯一的目標。(當然這可能是我個人的感覺,不代表所有的學生,還是有不少在體制內教育下適應良好的學生)

所以我想強調的是,適性學習,每個孩子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分類

以結果為導向,考試失利頓時失去全部的目標 

準備考高中的時候,我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希望自己能考上某一間高中,而且除了此間高中外別無其他選項,但實際上除了知道對該校的名聲和排名有些瞭解之外,並未對這所學校有任何其他實際的認識。

帶著這樣「盲目期待」我開始過著每天倒數預備考試的生活。我並不知道我為了什麼要去拚進那一所學校,除了我覺得考上的話「會覺得很有榮譽感」。

或許這也算是一個理由吧?!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到了考試成績公布的時間,雖然我以不多的分數之差無法進入那所高中,但是畢竟現實是殘酷的,分數不夠就是不夠。

這下可好了,我只有想過如果進去這間學校以後會怎麼樣,卻從來沒有去仔細想過「沒有考上」之後應該要怎麼樣...就像印度電影「萬萬沒想到」中,

萬萬沒想到

那句經典的台詞 — 「他們以為輸掉的不只是考試,而是整個人生,那些孩子根本無所適從。」

看到考試結果的我,憤怒地拿著我的志願選填單,甩在桌子上,

我:「我不要填了,我根本不知道要填什麼!」最後,我甚至將我的志願單交給父親,請他來為我作決定。(真是情緒化的小孩哈哈哈沒錯我當時真的是,因為對當時的我來說失敗的結果基本上是宣告我過去一段時間而來的努力都白費了!)

但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成績、學校、排名。當我能學會不為了成績表現而去讀書,而是單單因著對知識的渴望而去學習的時候,我對學習的動力和熱情,甚至是成效都是加倍的,而這適用在學習任何東西上面。

生涯發展中重要的選擇卻受到刻板印象的制約

故事的最後,因著受到對各個科系依照成績及排名所形成的刻板印象所制約,我又再一次的選擇了一所「不了解」、「也不知道為了什麼而選擇」的校系。只是覺得也許不討厭,也算是個名聲不錯的學校。」

這是體制內教育的另外一個問題。

學校的教育並沒有教導我們如何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像是熱情或是興趣。甚至會用成績及排名去限制我們對科系的印象。認為成績和學業表現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進入學校以後,我發現自己其實並不討厭這個校系,但是對這所就讀的科系有越多的認識,就越看不見自己在這個地方的未來。甚至早在入學的第一年我就已經暗自決定,進大學以後要選擇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就讀。

但是眼看想跨考的科系,對我這種要跨科系的考生是如此的困難,機會也是如此渺茫…我清楚知道自己不是擅長考試的學生。而學長姐畢業之後的出路,也不是我所嚮往的狀態…各種聲音開始在我的心中交戰著 。

「休學」的聲音開始在我的心中萌芽…

p.s 請不要誤會我寫這篇的目的絕對不是要抱怨體制內教育到底有多不好。只是希望可以鼓勵那些在體制內教育中沒有好的表現的學生,千萬不要放棄! 因為很有可能你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你的學習方式。

被繁重課業消滅的創造力

根據研究顯示,98%的3~5歲幼童具備創造力必要的發散性思考能力,進小學後,到中年級時,比率降到32%;到了高年級,剩下10%;到了25歲時,只剩下2%的人還有這種能力!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自學孩子的媽媽陳裕琪女士,一次就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孩子求學的故事:「我家老大讀國中時給我很大的震撼。」她回憶著,經常,在一個稀鬆平常的午後,正在讀書的孩子會突然暴怒起來,開始大罵自己「根本不能接受這些內容,卻做了老師要他做的事」,然後不停地告訴陳裕琪「他快瘋了」。看完整採訪

以我所熟悉的亞洲教育文化為例,在課程中許多被看為「較不重要的課程」很容易被其他較為重要的課程所取代。例如:英文老師跟體育老師借課來補小考、做考前複習。「社團課」的設立只是為了給教育部審查,但實際上卻沒有再進行任何實質的課外學習。

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上更好的學校,家長瘋狂地將孩子送到課後輔導或是補習班學習,甚至連週末都要到補習班去報到。

在「對知識的渴望」被激發以前,已經先被這些可怕的壓力所消滅了。就更不要說有餘力去發展或是研究與課程內容不相關的「小時候的夢想與熱情了」。

應該使我們自由的教育和學校,最終卻把我們塑造成一個個高等教育的複製品。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之下,我們只被訓練如何考出好的成績,錄取更好的學校,卻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去思考這些與我們未來實際的關聯性。誤以為達到優良學業表現或是名校的畢業證書就是美好生活的保證。

「在家自學」是什麼?

在家自學的孩子.

在家自學又稱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 home education)是指以家庭或個人主導的學習,不一定去學校上學。

在各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在家教育的限制最小,時間安排也最自由,家庭與孩子能依照自己的需求與步調,決定在什麼時間、什麼空間學習什麼內容。

 

在家自學其實有很多種執行的方式(這邊僅討論高中自學的部分做詳細的討論),如果是希望辦理國中、國小在家自學的家長可以參考:自主學習促進會網站。查看更近一步的資訊。
 
一、台灣教育部核可的自學申請方式:

目前在家自學的法源為「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其中又分為個人自學、團體自學與機構自學,各縣市政府均應遵循條例辦理。

●在台灣現行法令中,在家自學的孩子還是擁有學籍的,通常是掛在學區中的中小學,因此所有公文往返大多也是透過學區中的中小學,請與戶籍學校保持密切聯繫。

●每個縣市送「自學申請」的時間依照法規,在4月30日及10月31日,一年有兩次機會,台中市提供隨到隨辦。

●請依照孩子所在學籍的縣市,上教育局/處網站下載申請書,

●如果超過期限才決定要自學,可先用請長假的方式,直到下一次申請時間,這方面需跟學校溝通協議。

二、國外自學資源

 以下所提到的自學資源,目前並不確定台灣教育部是否認可,建議可以致電教育部去做進一步的詢,但一般來說這類的學分廣泛的被國外的大學校系認可,所以若是有考慮繼續到海外受教育的人也許會更適合。

專為基督教宣教士家庭所設立的自學系統,但是並沒有身份上的限制。外國人也可以申請。

提供學生從國小到高中12年的完整教育課程,也可以採用拿單一課程學分的方式。

提供學生五科的高中基本學科考試,在世界各國設有專業考場(包括台灣) 

如何接觸到在家自學?

從來沒聽過這個概念的我,第一次聽到這種教育方式,是家姊的一位好友,因為家庭因素的緣故,需要和父母到另一個國家去生活,但是那個地方十分偏僻沒有好的學習環境,所以他們當時只能選擇在家自學的方式繼續學習。

他們使用的教材是美國一所公司專為傳教士子女所設計的全英文課程Accelerated Christians Education (ACE)

所有的課程、作業、考試都採用線上的方式進行,另外也會提供一些實體的課本教材。但是要從這樣的課程中畢業不容易,除了所有的教材均為全英文的,還需要定期定時定量的回傳作業、完成考試和老師進行遠端的連線等等。

但若是對於課程進度有完好的計畫,且孩子也能認真執行,那麼要提早畢業也是有可能的。

因為當時選擇從高中休學是我自己的決定,加上父母平時也工作繁忙,因此我必須自己去摸索和辦理所有的申請流程。

對於當時對英文「呈現放棄」狀態的我來說,確實是頗具挑戰性。剛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決定需要附上什麼代價。

自學並不像去上學,學生必須要「主動」的學習和安排自己的工作進程。因為如果自己不動,那麼除了時間會一天一天的過去,什麼也不會發生。

剛開始,我一面打工一面摸索申請的流程。結果是從線上申請到繳費的,從完全不懂到開始有點懂,轉眼就過了半年。我開始慌張了,甚至質疑自己選擇在家自學的決定。

因為在學校中就算是低空飛過考試,只要每天去上學,還是可以準時畢業。但是在家自學卻不是這樣,我只要耽誤一天的課程,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需要補上落後的進度。 因為若是不這樣做,我就很有可能無法準時畢業。

「我仍需要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任。我始終不斷的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美國高中同等學力評量

美國高中同等學力評量 (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是我誤打誤撞在網路上找到的一種升學管道。在台灣因為接觸的人不多,所以並不是非常多人認識這個考試。

這是一個在美國許多人會選擇升學管道,雖然不同的州對考試規範會有不同的規則,不過大致上的規定都是考生要年滿18歲,有高中的休學證明及家長同意書,才能參與考試。

考試內容包含四個大科目,自然科學、數學、社會和英文(閱讀、寫作)五項考試。每個科目需要達到至少145分才算是通過考試,每個科目可以分開報名考試,並在世界多個國家設立考場。

p.s如果你想了解報名和考試方式可以留言給我~我很樂意幫助你!

若是通過考試,就會拿到一張美國高中同等學力證書,證明你有美國高中學習程度的能力,即可以如一般高中生向大學提出入學申請。

GED 證書
GED 證書

 

 適合對象:
(1)台灣高中未畢業學生
(2)美國高中未畢業學生
(3)國外讀中學未畢業學生
(4)高中不想讀完的學生
(5)滿16歲以上學生
(6)想跳級的學生
(7)運動員或自學學生

對於高中沒畢業或無法讀高中的運動員或是沒時間的學生。

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高達97%的大專院校都承認GED的考試認證,也得到世界各大國家認證的。點這裡看看你所想申請的國外大學是否認可GED。但是清單上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認可GED的國家。建議若有想申請的學校可以先去該學校的網站上看看,或是寫信給學校做詢問會更準確。

 

雖然GED的考試已經被世界各國廣為採納,不過目前台灣教育部是不認可的(這點我還是覺得納悶)。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可以自行打電話去詢問有關單位,畢竟規定都是會改變的。

我是如何考過GED?會很難嗎?

厚厚一大本的原文書,對我這個曾經「選擇性放棄」英文的人來說真的是恐懼萬分,當時腦中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就是,去找 補!習!班! 

一個小時2000台幣的昂貴學費繳下去以後才發現所謂的老師根本只是照著我的課本逐字翻譯,而且這位老師自己也沒有考過這個考試的經歷。

在家自學考試GED
美國高中同等學歷教科書

 

P.S畢竟這個考試在台灣還不算是普及,所以自然資源也會比較少。如果在美國加拿大或是其他國家應該很容易可以找到幫助的資源和管道。

不得已的情況下,回到家以後,拿出國中拼基測的那股戰力,決定死馬也要當活馬醫!

開始翻開課本第一頁,一看到不懂的單字就查字典,然後寫在單字卡上,把手機系統轉成英文模式,只要有空閒的時間就逼迫自己聽英文,甚至隨身攜帶英文單字卡。

在社群軟體上只追蹤英文內容的平台。這樣可以確保自己在滑手機放鬆的時候也能練英文。並限制自己在一年之內的時間通過五個項目的考試。

個人認為雖然GED的考試內容對從小不是受全英文教育的台灣學生來說會有點難度,但是其實美式教育有很多的問題討論的都是概念,所以當你在「閱讀速讀」、「英文聽力」和「語感」上面多加努力,基本上要考過這個考試絕對是很有希望的!

 

附上我的青澀照片 | 去考最後一科考試的那天

雖然現在講起來好像整個過程很輕鬆,但這其中的不容易之處只有自己還有身邊的家人才能了解。(擦汗)

透過這個不斷尋找解決方法和預備考試的過程,我學會了幾個重要的功課。

那就是…

「主動學習」— 學習是為了自己,努力和自律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決方法不一定只有一個,答案也不是只有ABCD 。

「資源整合」— 沒有學不會的東西,只要你能找到對的資源並且善用它!

在投入學習某樣事物前,我們應該先確認自己的學習動機和目的為何?因為那才是可以讓你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仍能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當我的目標確立,那激勵我去學習的就不再只是成績,而是對學習新知的渴望。

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時間規劃和學習速度去學習,雖然不一定會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卻是對我最好的方式;在家自學的孩子,沒有被規定的行程、沒有競爭排名、也不被任何人督促,在家自學的孩子更需要學會對自己的事負起責任,在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也要學會自己去尋找資源或是解決辦法。

但是當你真實的跨過了這一些挑戰,這項技能將成為你一路上的技能,讓你在自己去嘗試或是學習各樣的事物不再有恐懼。

在家自學的經驗讓我相信,沒有什麼學不會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太困難的挑戰,只有你願不願意和有沒有找到對的方法並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後記:在通過GED的測驗以後,我考進菲律賓排名前三的大學 DE LA SALLE UNIVERSITY 德拉薩大學。從小在台灣受教育而且英文還爛到放棄的我,竟然可以完全沒有阻礙的銜接以全英文授課的大學課程,而且還愛上英文。如果我你想知道我到菲律賓留學以後的故事,歡迎繼續閱讀[菲律賓留學] 當地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de la salle university
菲律賓得拉薩大學

加油希望你也能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Becca Chen | 1to10

Becca Chen | 1to10

自學生活實踐家|創業者 🇨🇦 🇹🇼 🇺🇸

自學是存在每一個人體內的超能力!

好書推薦
我用高速閱讀法30分鐘讀完一本書3次一週5本書!

一週讀完五本書三次,而且只花30分鐘就可以辦到!真的有可能嗎?我實測了高速閱讀法,不但輕鬆完成還可以寫出精華筆記及行動方案。高速閱讀法教會我的不只有閱讀方法,還讓我領悟出學生時期讀書的致命錯誤…

Read More »
創業思維
建立個人品牌,最大的秘訣竟然是……

行銷的最高境界是不行銷!如果你是一位個人品牌經營者,又或是你正走上這條路上。可能不禁會想問:「這真的能賺錢嗎?」,也許你努力了很久卻始終沒有看到任何成果,覺得想放棄甚至開始自我懷疑,好像不管怎麼充實自己、優化作品就是無法突破?你可能只是還不明白經營個人品牌最大的秘密….

Read More »
自學
想培養愛自學的孩子?先成為熱愛實驗的父母吧!

想要培養出熱愛自學的孩子,先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有實驗精神的父母。成長的過程中,我讓父母操了不少心,因為我總是不走在規局裡,但是我很感謝他們願意相信我,讓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你願不願意放棄認為對子女學習的規劃,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自己的學習模式,將很大的影響孩子的發展可能!

Read More »
好書推薦
超速學習真的可行嗎?跟著做你也能學會任何事!

人真的有可能靠著自己規劃安排學會任何想學的事情嗎?在讀完超速學習這本書後真的是心有戚戚焉,因為發現自己在高中自學的過程中,竟不知不覺地用上了書中所提及的許多的技巧。學校或任何教育課程能給我們的是一套系統,但那套系統不見得適合我們每一個人…但若是你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系統,那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Read More »
留學遊學分享
GED考試如何預備?可以順利銜接國外大學嗎?

GED考試的證書的效力與美國高中畢業證書具備一樣的效力,目前被世界各國大專院校所認可,僅有少數地區目前仍不承認這項證書,包含台灣,所以這一篇文章是專門針對解答有意出國升學並且對GED考試有興趣的朋友!

Read More »

20 Comments

  • 你好!你的完章帶給我很大的啟發,謝謝你!我現在是一名在台灣念大學的大學生,卻覺得台灣大學環境不適合我,想要另外找尋出路,請問你能不能夠分享自己所感受到台灣的大學與國外大學的差別,或者是一些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想法,謝謝你!

    • becca chen

      很高興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針對台灣的高等教育我的了解並不是非常的全面,不過就身邊一些朋友的經驗,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其實是不太了解自己真正選擇某科系的原因,
      更多會看到是因為分數到了或是因為校系名聲而來選擇學校,所以這也造成很多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找不到學習熱情,因而將重心轉往其他的方面(如打工、交友..等),
      因而形成了一種翹課、對未來迷茫或者是畢業了以後覺得大學的學習完全無法幫助出社會的工作的現象。

      但就我個人的觀察,在國外的大學生,即便不是每個人都完全了解自己所要追求的志業,但是普遍的人會積極的利用在大學的時間來探索,再做決定和選擇上也會更為勇敢。
      例如:GAP YEAR、跨領域學習或是休學創業等等。且大部分國外的大學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會有比較多的通識教育課程,讓學生可以先有個多領域學習的基礎。
      且在國外的大學也有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翹課的人數通常都是少數,因為大學學費很高昂,所以大部分的人會很珍惜學習的機會。

      雖然我不清楚台灣的大學教學方式,不過在國外的大學更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很常會遇到那種教授,上課只是給你一些基礎觀念然後發一大堆資料,要求你自己回家去做更多進階的學習等等。
      另外,上課表現有時候可能比你的實際考試分數更為重要,不少教授更重視你在課堂中的表現(參與程度)。

      另一個,我覺得台灣的大學與國外大學很大的差別,是校園文化,在那邊幾乎沒有人在管「學姊、學長制」這種東西,不管是大幾大家都會用平等的方式對待你,不會有人特別去在乎你的年級等等。
      因為學校中常常會遇到那種「非應屆生」(應屆生這個想法也是不存在,因為他們不一定會選擇在高中一畢業後就去讀大學),我自己就有同學是快30歲才去讀大學的。所以學長學姊制度這種東西幾乎沒有什麼意義。

      關於國外的大學的管道,如果你有特別想深入的暸解哪一部分,歡迎你在留言給我!我很樂意跟你分享一些資訊喔!

      祝你一切順利!:)

    • becca chen

      建議你先到官網去註冊一個帳號https://ged.com/
      我自己從開始到通過考試約花了6個月的時間,不過這段期間我是每天埋首書堆,
      因為英文程度不夠所以除了讀書以外的空閒時間,都會聽youtube的ted talk(voice tube)也是很棒的工具
      或是喜歡的外國youtuber的影片訓練自己的英文聽力及理解力
      其實我覺得ged的這項考試最主要的還是考理解力,所以只要你的英文理解力沒問題,我覺得都很有機會可以考過!

      可以接續參考我的這邊文章:https://thebeccaway.com/ged-test-preparation/有更完整的介紹

    • becca chen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GEO的考試報名方式的話,可以先到https://ged.com/ 官網去申辦一個帳號。然後就會擁有一個後台可以報名考試。
      不過要注意喔,核准的考試年齡需要至少滿17歲!
      準備的話,會建議你可以先買一本GED的參考書,先了解一下基本考試的內容,
      考試的預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
      這當然也要看你的英文程度,因為全部的內容都是全英文的,當時我在開始自學的時候一頁可以花上一兩個小時呢!

  • Alan

    您好
    我是ㄧ位高中生目前是高一,我跟您一樣目前有準備辦自學的打算,我從國中時開始就有一個夢想就是可以去國外讀書,國中我讀的是一所私校,就是那種專門以升學導向的學校,每天在學校12~15個小時更是讓我覺得快瘋了,當時我有這個出國讀書的想法是在國二時,我其實蠻羨慕像是美國教育的體制,非常自由且幫助你去尋找你的興趣,而現在升上高中,好像大家都在又為學測而奮鬥,但我覺得我壓根就不想在台灣讀大學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學體制內的東西,所以要準備辦自學。
    我參考了很多要考國外大學需要的資料和必要考試之類的,感覺真的好複雜,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否有能力用自學去完成這些並且申請國外大學,況且我們家也不是屬於那種非常有錢可以把我送體制外學校給我讀的家庭,所以想請您可以給我一些建議,謝謝🙏

    • becca chen

      hello Allen,
      我覺得你的狀況跟我當時很類似,所以如果我可以你也一定沒問題!
      因為我在開始自學以前是放棄英文的!
      我也是因為發覺體制內的教育不適合我,所以才決定轉移跑道。

      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不想要在台灣升學,那麼有兩種做法,
      第一種是參加GED的考試在這個網站事先申辦一個帳號,然後開始預備這個考試,
      只要超過17歲就可以考。若是按照你在私校的程度其實應該更有挑件可以考過這個考試,
      這個考試在世界各地都設有考場,比如我之前在準備考試期間去了美國,便在當地預約考場報名考試。
      只不過目前在台灣教這一個考試的老師不多(我也不建議找補習班,因為他沒通常沒有考過這個考試的經驗)
      且GED的證書雖然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地區被廣泛地承認,但唯獨台灣的教育部還沒有認可,
      若是你決定考這個考試,那麼就等於你是「確定」不升讀台灣的本土大專院校。(有的獨招學校例外)

      如果有充足的自制力和耐心,其實這一個方法唯一花費就是「考試的報名費」
      另外GED的講義可以在二手參考書店購買!

      第二、報名自學系統ACE
      會推薦這個系統是因為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是有使用過,一但報名成功後,機構會將你的教材(書本)寄給你,
      並且你會需要定期在線上進行測驗等等,唯一的壞處就是花費會比第一個選項高,但好處是真的只要follow行程完成作業跟線上測驗
      就可以獲得畢業證書。

      如果真的想出國唸書,這兩項的證書都非常的足夠,且也會有一定的英文能力
      (其實真的不難!我自己覺得比台灣的學科還要容易許多,大部分考的是觀念,尤其是數學,台灣的學生應該完全不是問題)
      因為國外的教育更重視你懂不懂「原理」和你的「思考能力」與台灣體制內的「考細心」、「考記憶」差別很大。
      除了比較知名的大學會要求你可能要在加考SAT、托福、雅思(看學校規定)或是學校自己的入學考試,
      基本上都是非常夠用的!
      拿到證書後先到當地讀「community college 社區大學」再轉到名校的案例也有很多!

      p.s 真的不用擔心能力不足,自學其實還可能比台灣私校+補習的費用還更少,
      不過自制力真的很重要,取決於你有沒有足夠渴望這樣的生活型態,
      畢竟在學校裏就算再不認真也可以畢業,但自學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每天都要面對自己的惰性逼自己去努力,雖然我非常享受擁有自己的時間主控權,
      如果你真的決定要走這一條路,歡迎常常寫信給我,
      我可以給你很多的鼓勵,因為我懂那個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挑戰!
      不容易但真的很值得,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自學是我人生中做過最棒的決定之一。

      加油!

      可以接續參考我的這邊文章:https://thebeccaway.com/ged-test-preparation/有更完整的介紹

  • Alan Huang

    已經買書哩,因為網路上的資料真的太雜亂了
    我是買那本Kaplan 的,但沒有想到這麼厚!
    然後也謝謝您可以提供我這麼多建議
    目前打算是社區大學兩年加一般大學兩年,但18歲時有可能會先去澳洲打工旅遊1年或是打算開個電商之類的
    正在朝夢想邁進~~

    • becca chen

      哇太棒了!超級為你高興!
      GED的參考書是認真厚,因為畢竟所有科目都在一起,
      除了GED以外可以選擇喜歡的書或是內容來增進自己的英文力,
      因為其實大部分考的都是觀念!
      第一科可以先考數學,按照亞洲數學教育的難度來看,你應該可以輕鬆過關!(只要確定看懂題意都沒問題)
      相信會讓你信心大增!
      英文寫作的部分,我自己是透過寫英文日記的方式~先不管文法的隨心紀錄以後回去看也會覺得很有趣喔!

      我太為你的計畫感到期待了!!!勇敢地衝吧!

  • Alan Huang

    我寫了一個禮拜的GED,但也太難了吧!也不是說難啦,是題目的思考方式我還沒get到,而且一篇文章看下來我大概有10幾個單字不會然後還要在那邊慢慢查,社會的部分那個專有名詞也是蠻恐怖餒…當時您在讀也是這樣嗎

  • Ashin

    笑死,什麼”外國大學”?
    還以為是Standford或是Burkley,講得自己多強?
    還好直接拉到底看答案:菲律賓第三,QS排名六七百開外
    沒浪費時間看沒啥用的心路歷程,反正終點也就那個樣子罷了,想上網找自學生到底強不強,就這?

    • becca chen

      hello 您好像搞錯這篇文章的重點了呦!
      重點在於分享自學的歷程與經驗 ~
      大學的排名與人的能力無關~您怎麼就這麼執著於名校的迷思呢?
      另外啊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 您想表達的是Berkeley對嗎~那不是burkley喔XD
      不過也不意外畢竟像您這樣在台灣的體制中成長的學生可能真的很難理解自學的真諦
      就祝福您順利考上名校大學囉!

      喔對了然後我不代表所有的自學生
      我可能只是比較不厲害的一個XDDD
      但還是有非常多超級厲害的人喔
      千萬別以偏概全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