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用高速閱讀法30分鐘讀完一本書3次一週5本書!
一週讀完五本書三次,而且只花30分鐘就可以辦到!真的有可能嗎?我實測了高速閱讀法,不但輕鬆完成還可以寫出精華筆記及行動方案。高速閱讀法教會我的不只有閱讀方法,還讓我領悟出學生時期讀書的致命錯誤…
自學生活實踐家|創業家
高中那年是關鍵的轉捩點,我,選擇休學,成為一名自學的學生,踏上一條跟多數人不同的路,如今我成為一位創業家,也多了妻子的身份,我仍持續的在生活中實踐「自學」的精神。
也許你每天都在想著,想要學習一些新的事物,挑戰一些新的技能、學習煮東西、學習攝影..又或者是學習一門新的語言。
那麼當你心中開始有這些小小的計畫萌芽的時候,第一步你會想要怎麼做呢?找老師?找課程?
超速學習的作者Scott H. Young在書中分享了他多年來如何實踐「超速學習」的技巧來學會任何想要學會的事。他在一個月的時間從完全初學到學會畫出有專業水準的人像素描,一年中學會了四種語言,並且完成了MIT(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
我自己也曾是一位自學的挑戰者,因為高中自學的經歷讓我相信透過摸索,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己建立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自學系統,並在持續的努力之下學會任何想要學會的事!
在開始著手學習超速學習的計畫技巧以前,不仿先問問自己,
學習這項技能的目的是什麼?學會了然後呢?
若沒有清楚的WHY再美麗的計畫也很難堅持下去。
別擔心!不一定要是什麼宏大的目標,就算只是一個「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想法,都足夠作為我們開始超速計畫的why,最重要的是在計畫以前要先做這樣的思考。
離開學校的教育體制後,沒有人逼迫和規範我們去學習,那麼是什麼讓我們想要去學習呢?
我在自學的過程中非常享受的一件事,就是激發式的學習,因為看見生活中的需要,或是為解決問題而被啟發去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在被激發的狀態之下,每一次的學習過程,都變成令人興奮的事!
但最不容易的地方在於,我們不再如學生時期一樣,擁有無限的時間,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一項新的技能,而這正是「超速學習」這本書存在的目的。
超速學習:一種獲取技能與知識策略,兼具自主性與高強度
Scott H. Young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許多的方法與案例,為「你真的可能自己學會任何想學的事」的觀點增加了不少的可行性。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因為不論貧賤富貴都一樣只能擁有24小時;但為什麼在同樣的時間限制下大家的學習表現卻大不相同呢?書中提及了三種在不擁有自由時間的前提下,也可執行的超速學習方式。
學習的核心,在於開拓視野、看見之前看不到的事物,以及認出原本不知道存在自身的能力
雖然說有許多超速學習的實踐者,都是採取短時間投入大量的高強度學習,以最快速的完成學習。但畢竟每個人對於學習的需求和時間配置都是不同的,所以選擇對於自己狀況最合適的方案才能持之以恆的執行。
超速學習的策略核心是高強度!
按照現有的空閒時間來做超速學習的計畫。這麼做也許可能延長學習的時長,但對於長期記憶來說,分散且長期的學習可能更有效率。
妥善地利用轉職、寒暑假或是休學等等這樣的空檔,來為自己規劃超速學習計畫。這樣一段完整時間的空閑正是進行短時間高強度超速學習的好時機。
雖然我曾有影像類工作的經驗,但對於我來說,拍片仍舊不是我最擅長的事。想要從前期規劃到後製剪輯完成一支自己喜歡的影片還是相對有些難度的。
雖然當時的我還未閱讀超速學習這本書,但回頭看,我確實也使用了許多書中所提及的方法,讓我可以順利利用了一個多月和先生回加拿大及檢疫隔離的時間,從規劃、拍攝到剪輯完整的完成了我與先生的結婚一週年紀念影片。
如果你想知道我如何從零開始製作出這支影片,推薦你閱讀這篇文章:婚禮微電影自己拍!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
所謂「超速學習」不見得代表你必須要去學習一項全新的技能,想想看有沒有一些過去你曾經花過時間與精力學習,卻覺得仍有很大進步空間的項目。試試看用超速學習的技巧再一次的精進那個項目也許會有不同的收穫!
習慣自學的模式以後,學習新的事物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自然的事,但我仍時常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會一點,但好像都不太精。所以在拜讀完超速學習這本書後,我立即性的展開了「再次學習」計畫。比如說:一個月內學會在長板上跳舞又或是把二二六六的吉他學好….等等。如果我有成功再來寫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超速學習計畫歷程!(我說有成功的話!喂!)
一聽到「超速學習」你聯想到什麼樣的主題和領域呢?不知道是不是個性使然,我感覺自己總會有許多列不完夢想學習清單; 相較於先生,即便曾是一位資優生,但在出社會多年的摧殘後,突然要他去思考想要學什麼一時之間他可能還真的無法產生什麼立即性的想法。
如果這也是你的狀況,那麼建議你可以選擇一個「跨領域」和「突破舒適圈」的學習標的,這樣的挑戰也許會讓自己感到有些壓力,但跨領域的學習往往會讓挑戰者更有新鮮感,且還可能意外的發現自己在一些未知領域的潛力。
「安全牌」不太符合超速學習計畫的本質。
若你所選擇的項目和過去已經精通的領域有太高的相似性,那麼可能對你來說就不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這個主題若能符合「跨領域」和「實用性」這兩個特點,可以盡可能地從過去自己比較少觸碰的領域著手。
一個好的學習計畫最好具有時間限制性,並可以加入「競賽」、「挑戰」或是類似「資格考取」的元素,來為一項計畫作評測,這麼做將有助於我們更認真嚴肅地對待所規劃的行程,在達成目標時也會達到激勵的作用。
我自認是一個很需要透過「設定截止日」及「公開的呈現」來逼迫自己執行計畫的人。在沒有任何時間壓力的狀況下,往往會抱持著一種:「我再多準備一點,我再多學一點,感覺還可以更好」的心態。反之,若一個學習項目有一個截止日或是必須要在公眾的面前做呈現,我就會有種「必須」完成不然會開天窗的良性壓力,催逼我要對於這個階段的預備做個總整理。
超速學習的有趣之處,也在於它難以被簡化為循序漸進的公式
在計畫的過程中,你將會探索對於自己最有利的學習方式。它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在你身上運作的方式,不一定也切合其他同領域學習者的需求。如果想要達到專精的程度,那麼每一個人都需要再不斷調整中找到那個最適和自己的學習方法。
聽起來好像在講廢話,你可能會想:「你跟我開玩笑吧!點進來看這篇就是想要一個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方法啊!搞到最後我還是要自己去摸索」!
不瞞你說,我在看超速學習這本書的時候,也有很類似的OS,但我也很認同作者所說得,畢竟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同,理當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 而我們身為和自己相處最長時間的人,若是能透過自我探索和不斷實驗與修正,最終一定可以做出一個對自己最有用的高效計畫。
可惜現代人真的很少花時間探索自己,我們的生活更多的是被各種海量的資訊所轟炸。聰明的商人利用我們恐懼落後的心理,透過社群媒體散播鋪天蓋地的廣告,無不試圖告訴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應該如何學習?
最常見的廣告勸敗文案「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的大腦!」、「輸在起跑點」、「可怕的是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努力」….等等
有多少次,你買了一門線上課程或是一本書是受到廣告和社群媒體所影響的呢?
說到這邊好像有點離題,但我想表達的是,購買課程和買書充實自己都是很棒的事,但若我們能在開始學習以前,充分的思考學習的目的與規劃,那麼這些衝動性的「知識投資」也許可能為你帶來更大的效益!
後設學習就是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
選定想要深入學習的主題後,便可開始透過大量資訊搜集來了解該領域的學習重點,並整合過去自身的能力和經驗,畫出一張自己的學習地圖。你的學習地圖會隨著超速學習經驗越多而變得更完整。
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無法開始、無法維持,以及無法做到真正的專注。
透過確實的時間規劃,包含完成每個任務的時間與其他生活計畫的平衡,可以幫助你在專注於高速學習時擁有更多的時間,提高計劃的成功率!
真正的學習,其實是在直接做你想變擅長的事時才會發生。
在書中看到這一點的時候,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過去我們常聽到許多剛出社會的大學生,抱怨在學校的所學對於職場的幫助非常有限。
這是因為我們在學校的學習方式,往往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這項技能的方式不同。以至於在我們實際應用該技能的時候出現了一種斷層感。
作者建議應該用最接近「真實應用」狀況的方式來練習,降低學習後無法應用的狀況。
舉例來說:如果你今天想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那就直接地把自己丟進需要使用該語言的環境,可能會比起你在書上唸文法還要更容易學會。當然在順暢應用,也必須在擁有基本的單字量的前提下。但在規劃背單字、學文法和直接找人講話學習的時間比例上就可以有更好的安排!
我在分享 在家自學?從輟學到考上國外名校大學 的文章中有分享到,我剛考過考試,到菲律賓求學時,感受到英文口說與聽力突然開竅的威力。我之所以能在短暫的時間內就從完全的英文啞巴到可以順暢溝通,當初在預備GED的考試中,也是有奠定一些基本的語言基礎。
這一點可以說是你到底會修練成仙還是鮮(嫩)的重要的關鍵!一定要堅決地去改善自己的弱點,並且把複雜的部分拆解成小任務反覆練習,最後在全部結合起來。
我在自學吉他的時候,就犯了避開自己弱點的錯誤。
音樂基礎本來就不特別好的我,一開始學吉他的時候,是為了想要排結一個人在家自學讀書的壓力,所以我從一開始就選擇透過買六線譜的方式學習,並沒有太多著墨在基本功的訓練,雖然我成功的在短短幾天的時間用非常暴力的方式學會了彈奏多首歌曲,但我並未在後續的吉他練習過程中,刻意去精進自己的弱項,以致彈奏吉他多年到現在還是不是很強!
試著提取一個尚未存在你腦中的答案,就像鋪設一條道路,可以帶領你走向一棟尚未被建造出來的建築物。
透過測驗的方式來確保自己對於相關知識的提取能力,在你覺得有信心可以被測驗以前,就先給自己作測驗。
提取記憶有別於以往的在面對學校考試死記硬背的方式,只是短暫的記住某些知識,但卻總在考試一結束後就瞬間失憶。
所以作者鼓勵我們用「測驗」的方式來不斷的檢測自己實際的記憶情況。
回饋越多不見得越好。關鍵在於得到回饋的類型。
回饋對於我們實際的學習狀況是最真實的,雖然回饋常讓我們覺得害怕。
但為了可以快速進步在你覺得自己做到完美以前,拋開那不值錢的自尊心,勇敢的去尋求別人給你的反饋吧!
只要知道如何善用回饋,並且加以調整改進,就能加速你成長的幅度!
害怕聽見批評的恐懼會使學習停擺
這一點我在創業的過程中也很有體會,當我們在構思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的時候,常常忽略消費者回饋的重要性,總想做到完美之後一次呈現給客戶,但是一般的情況下都會遇到現實與想像有差距的狀況。
與其想到頭痛,還不如直接透過目標客群的回饋來改善並設計出更適合的商業模式和商品。相信這也是許多「新手內容創作者」的共通困擾。
畢竟最好的產品與內容,是能不能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而若是缺乏溝通與反饋,又將如何達到呢?
每當發現自己忘記了部分的所學,就要去了解自己是不是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不夠紮實。
實踐超速學習的計畫,若不能讓曾經花時間學習過的知識被深刻的記住,且仍可以在未來被提取應用,那麼就失去了其意義了!
直覺是大量有條理地處理問題經驗的產物。
直覺的培養並不是突如其來。
「直覺」是在對一件事情擁有充分的理解和經驗之後,所產生出來的快速判斷能力。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必須先對事情有深入的全面性理解才可能!千萬為了追求速度而死背硬記任何的知識。
實驗不需要每次都成功才有價值!
從古至今有許多人可能都跟你在同一個領域有過學習,自然可能發展出一套對於多數人都適用或是所謂主流的學習方式,但即便如此,還是鼓勵你踏出這樣的路徑,多多的去探索其他人未曾嘗試過的可能性!
愛因斯坦曾說:「成果?為什麼要成果!我有無數的成果,其中許多根本行不通」
書中也提到梵谷的故事,聽完真的是熱血沸騰,因為他如今已是舉世聞名的代表性畫家,卻在26歲才開始真正的學習畫畫,他也曾因為失敗被嘲笑,並在嘗試不同的作畫方式時不被認可,但他最終仍因勇敢踏出舒適圈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畫畫風格!
超速學習是一本400多頁的書,其實我覺得更像是作者本人多年嘗試超速練習的「超級巨型學習地圖」。
多年的嘗試讓他總結出許多方法,更多是希望把這些工具與資源提供給讀者,讓每一位渴望嘗試超速學習的實踐者都可以運用其中不同的方法去實驗。
這本書我真的是熬夜都想要看,因為書中不僅僅有方法,還提出了很多實際的案例,都是非常值得你我借鏡的真實故事。
之所以會讓人為之振奮,我想也是因為它讓身為讀者的我,真的感覺只要願意就真的沒有不可能!
希望透過我的分享,也可以啟發你想要開始自己的超速自學計畫。
也許第一步就是拿起這本書?!
我也等不及要開始我的超速學習計畫了!
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超速學習計畫:)
我們可以互相打氣喔!加油!
自學生活實踐家|創業者 🇨🇦 🇹🇼 🇺🇸
自學是存在每一個人體內的超能力!
一週讀完五本書三次,而且只花30分鐘就可以辦到!真的有可能嗎?我實測了高速閱讀法,不但輕鬆完成還可以寫出精華筆記及行動方案。高速閱讀法教會我的不只有閱讀方法,還讓我領悟出學生時期讀書的致命錯誤…
行銷的最高境界是不行銷!如果你是一位個人品牌經營者,又或是你正走上這條路上。可能不禁會想問:「這真的能賺錢嗎?」,也許你努力了很久卻始終沒有看到任何成果,覺得想放棄甚至開始自我懷疑,好像不管怎麼充實自己、優化作品就是無法突破?你可能只是還不明白經營個人品牌最大的秘密….
想要培養出熱愛自學的孩子,先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有實驗精神的父母。成長的過程中,我讓父母操了不少心,因為我總是不走在規局裡,但是我很感謝他們願意相信我,讓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你願不願意放棄認為對子女學習的規劃,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自己的學習模式,將很大的影響孩子的發展可能!
覺得自己的英文程度不夠是阻礙你開始在fiverr接案的原因嗎?這樣做你就算英文完全不行也可以無痛地在fivver上接到各種案子!完全不用擔心語言的問題!
GED考試的證書的效力與美國高中畢業證書具備一樣的效力,目前被世界各國大專院校所認可,僅有少數地區目前仍不承認這項證書,包含台灣,所以這一篇文章是專門針對解答有意出國升學並且對GED考試有興趣的朋友!